绿色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绿色资讯 >> 正文

上林县:“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2021-09-23 15:09:40 来源: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 作者:邓玲


  绿油油的稻田里,鱼群穿梭其间;菜园周边一条条的小沟也养起了鱼……日前,记者在上林采访看到一个个的稻鱼共生区、菜鱼共生区不紧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还让该县走出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绿色发展之路。据悉,上林县把推进生态农业发展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利用中医农业技术盘活“一亩地”,发展“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做强做大生态产业。



”微田园“项目由公司利用高效节水喷淋设施进行统一管理。


  “微田园”丰富搬迁群众“菜篮子” “稳得住、能致富”变为现实


  “我的菜地上种了大豆青菜,另外还养了鱼和鸭,所以说不仅生活上能自给自足,还能增加收入。”正在地里劳作的上林县明亮镇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居民樊蓝梅告诉记者。据了解,像樊蓝梅这样的异地搬迁户,从村民变成新市民,除了住进了小区楼房,还有自己的三厘地,真正将“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变为现实。


  据介绍,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上林县切实关注民生问题,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抓实落细,今年7月份在明亮镇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附近流转约120亩土地实施“微田园”项目,并从中划分出一块自种区域,丰富了明澄社区搬迁群众的“菜篮子”。


  记者采访了解到,与传统农业种植不同,樊蓝梅家的菜地不用自己灌溉施肥,而是由公司利用高效节水喷淋设施进行统一打理。“搬出来、稳得住是第一步,那怎么做好后续扶持,在稳得住之后实现能致富的目标?所以我们投入资金对微田园项目进行了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明亮镇明澄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蓝东圣告诉记者。


  “微田园”项目由县政府出资280多万元流转土地,并进行园区渠道、路网、水电、生产配套设施等相应配套建设,2021年初还进行了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随后,成立明澄社区高效立体生态循环扶贫产业园,引进广西晨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微田园”后续运营管理,由该公司免费提供蔬菜苗给搬迁群众种植,并统一提供蔬菜种植技术指导。“我们利用中医农业技术,按“鸡苗菜”共作、“稻鱼共生”立体生态循环种养模式进行生产,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收成。”广西晨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朝晖说。目前,该公司已完成水稻种植11亩,蔬菜种植22亩,蛋鸡养殖1300羽,并与803户搬迁户达成合作种植意向,共同发展生态种养产业。


  早些年樊蓝梅两夫妇一直在广东打工,小孩成了留守儿童。如今,包括租用邻居的土地,樊蓝梅一共种植了2亩地。另外还养殖了5千尾鱼苗、100只鸭,不仅能在家照顾老人小孩,还有收入。“我们养殖的鱼和鸭都是直接由公司收购的,反正都不愁卖,下一步我还计划多养一点。”樊蓝梅说着脸上笑开了花。


  明亮镇镇长刘慧表示,下一步,还将流转200亩土地,发展鸡、稻、鱼、菜共生的生态循环农业,预计这个项目建成以后,能够为明澄社区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8万元以上,同时能够带动搬迁户就业100人以上,更好解决搬迁户本地就业的问题。



在云陆庄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工人正在喂鱼。


  做强做大生态农业 “稻渔共生”模式助农增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上林县围绕“生态为本、创新引领、旅游兴县、强县富民”发展定位,以高值渔、生态鸡、肉牛、“稻渔共生”等生态循环养殖为引领,强力推进高产、高质、高效农业产业,通过生态+旅游、生态+产业、生态+特色资源优势等模式,从绿色中探路掘金,闯出一条绿富同兴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在上林县大丰镇三联村云陆庄的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稻秆上垂着沉甸甸的稻穗,稻秆下泥鳅、塘鲺在田里穿梭。该基地负责人陆茴香告诉记者,这里的土地曾因常年受水患,休耕过一段时间。2020年底,上林县政府调研农村休耕闲置土地问题时,科普了“稻鱼共生”种养模式。作为本庄村民的陆茴香知道后,看好发展前景,流转100多亩连片休耕地,改造成了水田。“我第一季水稻是一亩收了660斤,经检验达到有机水稻的标准,收购价是15元/斤,另外一亩还可以放一千斤鱼苗或是20~25万尾泥鳅,一亩田的收入保守估计也至少有2万元,收入非常可观。”陆茴香笑着说。


  据了解,“稻渔共生”是一个立体生态循环系统,即水稻为鱼提供稻花和有机物质,而鱼产出的粪便又可作为稻苗肥料;田鱼喜钻泥土,促进肥料分解,更利于水稻生长。与其他推行“稻鱼共生”的地方相比较,上林县所采用的是高密度养殖。种养期间,基地会不定时补充深井水,保持水体恒温;并投放一种名为百草料的独特食料,这种食料会产生大量螺旋藻,在成为鱼食的同时,还能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氧气,产生大量的菌胶团,进而保持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稻渔共生”模式可以大大提升大米的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眼看第二季水稻丰收在望,陆茴香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第二季水稻比第一季收成更好,预计有800斤左右/亩,一年可以种三季,那就是收入6万元/亩,就算这收入打折一半也值得投资。”陆茴香坦言。下一步,她还计划扩大种植规模至2万亩,同时带动当地村民共同致富。


  据悉,本庄有村民300多户,目前该基地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及雇用工人等方式助农增收。“现在有5人长期在基地务工,每月可获得工资3000元。另外有临时工30人左右,每月可获得不低于2千元的收入。我希望可以带动村民们来做这个产业,我本身也有米厂,到时候负责收购。”陆茴香说。


  上林县种植水稻历史悠久,可追溯到1300多年前的唐代,2012年,“上林大米”成为广西首个列入地理标志保护的大米产品。但在上林大规模利用稻田养鱼尚属首次,今年上林县力争将逐步推广种植10000亩以上。


  “我们把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发展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在产业发展初级阶段,因技术等不成熟,通过购买服务协作企业做好前期投入,还通过安排项目资金扶持,将生态产业做强做大。”上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罗慧红介绍说。


  下一步,上林县将以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为契机,不断探索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做法,进一步丰富水产品品种,打造休闲农业、民俗体验等旅游产业,延长稻渔共生种养产业生态链,走出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山水田湖融合发展之路。


广西农牧网 版权所有@ 2013—2017  咨询热线:15278003356 客服QQ:2352207172  邮箱:2352207172@qq.com
备案号:桂ICP备140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