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热点 >> 正文

培育“绿色市场” 发展绿色金融

2016-09-29 16:50:03 来源: 广西日报 作者:盘和林

盘和林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创新性金融制度安排,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同时有效抑制污染性投资。笔者认为,绿色金融已成为全球金融发展的新风潮,也是促进绿色发展的一个有效办法。将绿色金融变成现实,仅在金融领域做文章是不够的,还应培育成熟“绿色市场”,以盈利性来激发金融机构内生动力。

绿色金融持续健康的发展,无非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适当的利润率,二是可以承受的风险。要想实现以上两点,必须有成熟的“绿色市场”,否则,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难以真正落地。

“绿色市场”有一定的特殊性。“绿色产品”“生态产品”等环境物品出现市场失灵十分常见。主要原因在于,环境物品往往因为建立排他性的成本过高,而存在产权缺失和无法交易;环境物品往往具有外部性问题,从而导致社会资本不愿意投入绿色产业。

实际上,绿色金融的风险并不比传统金融低。一是绿色项目存在盈利性风险。一些绿色项目的市场前景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因为没有矫正外部性影响,往往出现“劣币驱逐良币”、搭便车现象。二是绿色项目存在技术风险,一些绿色项目产业标准和技术更新快。三是绿色项目也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四是绿色项目的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波动较大,包括汇率、交易价格等。

资本具有天然的趋利避害特性,绿色金融也不例外。因而,发展绿色金融不仅仅要依靠行政手段,还要用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力量。首先,完善绿色市场的产权制度。比如,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对森林等生态资源通过制度设计实现“产品化”,测度出各种生态产品的外部性边界;通过转移支付、生态补偿、第三方购买服务等,创造市场的“卖方”和“买方”。其次,运用财税政策矫正外部性,拓展绿色产业的盈利空间。通过财政补贴弥补积极外部性的利润率不足,通过征收环境税、完善资源生态价格等来惩戒消极外部性,从而让“绿色市场”有效率运行。第三,加强对绿色金融风险控制的研究,制定控制特定风险的办法和措施,最终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

(作者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广西农牧网 版权所有@ 2013—2017  咨询热线:15278003356 客服QQ:2352207172  邮箱:2352207172@qq.com
备案号:桂ICP备140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