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热点 >> 正文

钦南区:紫米饭,真香!

2019-02-11 11:22:53 来源: 钦州日报 作者:周顺彬

    田还是那块田,人还是那群人,但自从来了“种田就是工作”的第一书记,“丰收节”桌上的米饭直接“变了色”,增了值。

 

    桌上,亲戚动了筷,小心尝着紫米饭。“柔软”“润口”“真好吃”的评价一出口,范开照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回想七个月前,范开照笑了。“书记,我真的只会种田,怎么能脱贫哟!”“我就只让你种田,因为种田就是我的工作。”去年6月份,钦南区农业局选中了农艺师黄光贤,让他到那彭镇白沙村担任第一书记,在为贫困户选择脱贫产业时,他还是从水稻种植的老本行出发。

 

    白沙村共有2453亩保水田,历来是种植水稻的沃野,但由于种出的普通大米每公斤只能卖5元至5.6元,收益不高的现实导致部分水田摞荒。“我们党员、人大代表和村组干部要带头种,在这个关头大家要有担当的精神。”在动员会上,黄光贤还有自己的“绝招”。他告诉与会者,种植前可与村里的村民合作社签订每公斤干谷4.6元的保底收购价,让种植户在开耕前就不愁销路。“我要种3亩,支书。”动员会后的第二天,范开照找到了白沙村支书黄有仪。

 

    “你家哪里有这么多水田?”

 

    “我侄子同意把他家摞荒的1.2亩也给我种,算是支持我脱贫。”看到范开照如此积极主动,黄有仪乐了。

 

     育秧、大田移栽、放水炼秧、捉福寿螺、扬花灌浆护理、防倒伏……黄光贤这位曾指导钦南区各乡镇开展水稻创高产、米质提优的“老干部”,在指导白沙村100多户群众“换种”时手法娴熟。在钦南区农业局、市第十小学及那彭镇政府干部的共同帮助下,白沙村的贫困群众在种植“坤两优一号”紫米中,得到了数量不等的有机肥等农资相送。

 

    “书记,产量统计出来了,今年全村紫米共收干谷10万公斤。”2018年12月15日,黄有仪兴奋地向黄光贤说道。

 

     群众的收益,也拉动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经过与大米加工厂议价,赚取差价让村集体经济收获不小,与其他项目一道,让白沙村在2018年获得了集体经济收入4万多元的好成绩。

 

    “白沙村产的紫米目前主要销往钦州市场,经过大米加工企业设计包装,扩大宣传面,市场零售价已达到每公斤14至16元,前景甚好。”钦南区政府联系该村干部龙少艺说,结合贫困村实际寻找适销对路的产业,既可以减少群众的不适感,也能增加驻村干部助民脱贫增收的信心。

 

    在白沙村农历十月十六日的“丰收节”上,生活水平较好的乡亲按照惯例摆上“十六碗”佳肴,感谢大地的馈赠。而在脱贫路上看到希望的老乡也第一次将自己的菜肴从“两碗”提升到“六碗”。范开照说,“我们不是比排场,而是想让工作队知道,我们不是扶不起的人。”

 

    黄光贤说,今年许多群众都报名要加入到种植紫米的队伍中来,因为除了高出普通大米几乎一倍的售价,在村里还有一支可以由老乡们“为我所用”的农技队伍。


广西农牧网 版权所有@ 2013—2017  咨询热线:15278003356 客服QQ:2352207172  邮箱:2352207172@qq.com
备案号:桂ICP备140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