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绿色资讯 >> 正文

生态养鹅一路“向天歌”

2020-06-16 17:27:48 来源: 北海日报 作者:罗伟

  鹅鸭养殖是合浦县沙岗镇传统特色产业,饲养形壮、头大、肉质鲜嫩的“合浦狮头鹅”在该镇更有着近百年的历史。近年来,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后盾单位的支持带动和精准帮扶下,沙岗镇双文村通过发展“合浦狮头鹅”这个特色产业,全村90户325人依靠勤劳的双手,在脱贫攻坚和振兴乡村发展中一步步脱颖而出。2019年全村85户306人光荣脱贫,该村顺利通过自治区核验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放鹅,喂鹅,打扫鹅场……每天清晨,双文村的王兴启都会准时来到他的养鹅大棚看护他的“宝贝们”。刚从池塘里大摇大摆“晨练”回来的鹅群见到王兴启,伸着脖子欢快地围着主人欢叫争食,“嘎嘎哦”的叫声在宁静的乡村回响。


  “再过一两个月鹅产蛋就可以见到效益了,现在累点也值得。”今年32岁的王兴启是双文村中的特困户,父亲残疾,母亲病故,四个姐姐都患有智障,全家仅剩他一人为正常劳动力,收入微薄,而母亲在患病治疗期间留下的债务更让这个贫穷家庭雪上加霜。2015年,王兴启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家庭的不幸和重担并没有压倒这个知难识苦的励志青年。大专毕业后,王兴启依托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和帮扶单位的热心帮扶,外出务工、租场地规模养殖,不屈不挠,勤勤恳恳,经过3年多的努力,2018年,他终于摆脱贫困,并与邻村一姑娘喜结良缘,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虽然脱了贫,但是脱贫之后仍有国家政策在支持我们,每一年我们都会有产业奖补,比如我们搞养殖的,村里的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一直对我们不离不弃,热心地帮我们寻找致富之路。”王兴启告诉记者,正当他憧憬着脱贫后的好日子时,今年初春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了他沉重的打击,辛辛苦苦养出来的一批肉鸭,因市场价格波动,让他亏本了。在王兴启迷茫之际,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积极帮助他寻找销路的同时,第一时间给他送去了新的希望:村里种鹅养殖基地给予贫困户帮扶;自养种鹅的,免费提供技术培训;代养种鹅的,基地提供种苗、饲料。


  参加村里组织的参观学习培训,让王兴启重燃了致富希望。在忍痛低价抛售栏里的肉鸭后,王兴启在国家扶贫政策和亲友邻居的帮扶和支持下,通过小额贷款,投入5万多元启动资金,购进了200只成年种鹅,再次重启创业致富路。


  “之前养鸭的时候一年收入大概在3万元左右,养鹅可以翻上一番,虽然本钱投入大,但收入稳定利润高,而且比养鸭风险要低。”王兴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只种鹅平均年产蛋180枚左右,按照目前种鹅蛋价格60至80元一枚的行情,200只种鹅一年下来应该可以有10多万元毛利。“现在有了产业基地的包技术培训、包种蛋销路的‘双包’护航,我们的养殖风险变小了。”受到了村集体产业发展连年大幅增收的影响,王兴启信心十足,“先跟基地学些养殖技术,熟悉市场,如果今年做得好,明年我计划再扩大养殖规模,日子会更有盼头。”


  据村支书徐日美介绍,沙岗镇双文村,受土质影响和土地面积限制,过去村里主要种植甘蔗、木薯、玉米等作物,经济效益较低,长期以来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近年来,凭借传统的“合浦狮头鹅”养殖优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抓住市场机遇,以科技为支撑,引导农民建立商品意识,持续扩大种鹅养殖基地,从“养得好”向“卖得好”转变,让种鹅养殖产业成为贫困群众实现高质量脱贫的重要动力。


  同时,为进一步打牢村集体经济基础,实现产业发展稳定增收,双文村通过入股合作社、固定资产出租、村企合作经营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发展村集体经济,2019年,利用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0万元建设养猪场地出租,利用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0万元建设种鹅养殖基地,让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7年的3万多元增加到2019年的19.6万元,奠定了长效扶贫带贫的坚实基础。


  “王兴启是我们双文村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决完成各项脱贫任务。”驻村第一书记王沛海信心满满地说。

 


广西农牧网 版权所有@ 2013—2017  咨询热线:15278003356 客服QQ:2352207172  邮箱:2352207172@qq.com
备案号:桂ICP备14001141